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, 2010的博文

真空祖师遗言

蓋因目擊時艱,人心險惡,大刦因而臨頭。爰將吾生平所修大中至正之道,及後世傳道者應守應戒之信條,總揭之以餉都人士,都人士其知我欲挽回天意唤醒人心之本意乎。 真元一點本天生, 空卻皮囊除卻情, 道在無為無極處; 人能悟透自然靈。 余初修行,本用禪法。果滿後,欲以渡人,乃見禪法稍有不慎,誤人非輕;遂將還本之法,易為復始之術。蓋真元本是天賦,迨修行時,以歸回真元為圓滿。若依禪法而修,則原路而去者,原路而返,是為返本。惟原路祇是一線,返時偶有差失,不但不成,害且隨之。兼之認定原路而返,其中要有一番作為,故不無費周轉之處,而世人苦之,難之。因此,吾不忍遽灰渡人之心,遂立一空字妙道,一切任其自然,譬之天地循環之理,由無極而太極,而兩儀,而四象,而八卦。動極必仍其靜,分極必歸於一,終必復至無極。正不必由八卦而返四象,返兩儀,返太極,而返無極。此余復始之術,與返本之法,正殊途而同歸。既去眾人之難,又免修時之苦。余苦心孤詣,立此不二之法門也。然又恐世人葷素為礙,難以普及,故亦一并弛禁,以符天地自然生長之令。 大中求小放中收, 道到光明入妙微, 復至原來無極處; 始知變化盡無為。 夫吾之道,與他道異,如拜道者,欲其放也,磧道完其善也。戒勿藥,使其專也。不吃素,求其普也。諸多不明此旨者,或用至於極,或變本以加厲,阻吾妙道之行,違吾渡人之願,良堪歎惜。 蓋以名為修道者,統中外不知其幾百千萬,然而多有不得要領,不問路徑,以故不能入門,更不能升堂與人室矣。至若傳道一節,固為自己做功德,然無如自己之道,尚未修明,剛一脫刦,或一脫癮(鴉片烟癮)便乘肥馬舟車,出遠方而渡弟子,此亦難以造就者矣。吾因不忍若輩累人,而人之為若輩累也。故作修道信條列下,以昭來茲。 修道信條 一:信受:當此末刦時候,曉得找到我這空門去修養者,是謂前緣。但是能得明師指導之後,尤須能 信受奉行,無或他歧 ,切勿如子夏所謂信道不篤也。 一:盡倫:吾輩修道之人,上有父母,中有本身,下有妻子。修道時固要專心乎道,亦須懂理家務以 為養生之計,推而至於昆弟君臣朋友與長幼,均要精神團結,各盡其倫。即孟子所謂父子有親, 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也。 一:勤職:吾人修道者,本是士農工商各界人物,但修道期外,任何職業工作者須努力以赴之,如孟 子所謂盡心力而為之也。 一:有恒:...

无为静坐法

图片
静坐入门——无为静坐法 第一章——总论 第一节 原 道 凡学静坐者,先须明道。惟世之论道者纷纷不一,故谚有三千六百旁门之说,使初学者不知所宗。须知天地万物,探本求源,皆由一气所生:所谓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公诸天下,无一有不同者;由于赋性无异之故,今欲还原本性,亦无有不同之理,何有三千六百旁门之多乎?噫教门即多,正道日微,左道日繁,良可叹也。要之正道左道之分,只在有为无为之别。所以圣人立教,无意必固我率性自是,不假丝毫人力之强求造作,盖道在无为者也。若云有为,则动静之间,概尚心意助长,此以如是之法运用,彼以如是之诀行持,法术迪亶,无怪乎有三千六百门之分也。或曰无为之道,无行无相,空无所有,何道之可言,何道之可明?是不然也!所谓空者无者,盖不用意作为,只以静听天机,如是不动,此心常在有无恍惚之中。儗人欲静,浊气降,厥性自然,复初本来面目,不期自现。存无守有,故谓之曰[无为]。並非静坐迷寤,失却正知正觉,而入于顽空之境。孟子曰: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勿助长,即此意也。或又问曰,静坐之时,此心最難安放,應如何住,如何降伏。對曰,我人之心最為虛靈,虛靈之物,即本我之物,存空存無,身心即在虛靈中矣。心入虚靈,則不住而自住,不用降而自伏。苟一着意,即生罣礙,則心不在虛靈而馳物外,故有忿愤、恐懼、好樂、憂患諸蔽。除是四者,方可入於空,既入於空,則心在虛靈中矣。一得虛靈,是為復本,是謂見性,是謂得道,妙哉此時,人我皆空,天升亦升,天降亦降,天即我而我即天,此所謂與天合德也。初學者,明了此中妙趣,對於靜坐之道,思過半矣。 第二節 原 氣 我固中醫,常以氣化二字,譏西醫用药之不合自然。雖然,即就中醫而論,能識氣化者,誠有幾人哉。蓋良醫之治病,在乎識得氣化,庸醫之殺人,在乎不明氣化。故學習靜坐者,不知氣化之機,是死坐禪也。但氣化二字,豈易明哉。在今日科學時代,一遇古代哲學名詞,即目為無稽之談。不屑研究之文,所以氣化之義,更難明暸。今編者為說明氣化之奥義,若廢除古代名相之詞,而易以近代之術語,深恐失却廬山面目,反掩古學之光輝,讀者諒之。夫盈天地間者,一而已矣,一者中和之氣,水火之物也。混元之初,陰陽未分,無方無隅,無晝無夜。惟此一氣,在虚空,故名無極。自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陰陽分判,輕清上升為天:重濁下降為地,故名太極。水火者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