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为静坐法
静坐入门——无为静坐法 第一章——总论 第一节 原 道 凡学静坐者,先须明道。惟世之论道者纷纷不一,故谚有三千六百旁门之说,使初学者不知所宗。须知天地万物,探本求源,皆由一气所生:所谓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公诸天下,无一有不同者;由于赋性无异之故,今欲还原本性,亦无有不同之理,何有三千六百旁门之多乎?噫教门即多,正道日微,左道日繁,良可叹也。要之正道左道之分,只在有为无为之别。所以圣人立教,无意必固我率性自是,不假丝毫人力之强求造作,盖道在无为者也。若云有为,则动静之间,概尚心意助长,此以如是之法运用,彼以如是之诀行持,法术迪亶,无怪乎有三千六百门之分也。或曰无为之道,无行无相,空无所有,何道之可言,何道之可明?是不然也!所谓空者无者,盖不用意作为,只以静听天机,如是不动,此心常在有无恍惚之中。儗人欲静,浊气降,厥性自然,复初本来面目,不期自现。存无守有,故谓之曰[无为]。並非静坐迷寤,失却正知正觉,而入于顽空之境。孟子曰: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勿助长,即此意也。或又问曰,静坐之时,此心最難安放,應如何住,如何降伏。對曰,我人之心最為虛靈,虛靈之物,即本我之物,存空存無,身心即在虛靈中矣。心入虚靈,則不住而自住,不用降而自伏。苟一着意,即生罣礙,則心不在虛靈而馳物外,故有忿愤、恐懼、好樂、憂患諸蔽。除是四者,方可入於空,既入於空,則心在虛靈中矣。一得虛靈,是為復本,是謂見性,是謂得道,妙哉此時,人我皆空,天升亦升,天降亦降,天即我而我即天,此所謂與天合德也。初學者,明了此中妙趣,對於靜坐之道,思過半矣。 第二節 原 氣 我固中醫,常以氣化二字,譏西醫用药之不合自然。雖然,即就中醫而論,能識氣化者,誠有幾人哉。蓋良醫之治病,在乎識得氣化,庸醫之殺人,在乎不明氣化。故學習靜坐者,不知氣化之機,是死坐禪也。但氣化二字,豈易明哉。在今日科學時代,一遇古代哲學名詞,即目為無稽之談。不屑研究之文,所以氣化之義,更難明暸。今編者為說明氣化之奥義,若廢除古代名相之詞,而易以近代之術語,深恐失却廬山面目,反掩古學之光輝,讀者諒之。夫盈天地間者,一而已矣,一者中和之氣,水火之物也。混元之初,陰陽未分,無方無隅,無晝無夜。惟此一氣,在虚空,故名無極。自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陰陽分判,輕清上升為天:重濁下降為地,故名太極。水火者,...
评论
发表评论